招生就业工作
365游戏平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意见
发布部门:365游戏平台 发布时间:2019-05-10 浏览次数:132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3〕1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学校就业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现对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课程重要性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是就业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紧密关系,应充分认识课程重要性。

二、科学设定课程目标

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学校逐渐建设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规划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学生活动为辅助、以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普及率和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工作由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由招生就业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团委和各学院共同负责实施。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课程的总体协调与组织管理工作,统筹师资培养和选拔,组织安排全校专题讲座和职业规划辅导活动,并承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识性质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学管理系统课表,核算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等,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人事处负责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团委负责“挑战杯”等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培训等。各学院负责制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专业认知、实习指导、职业素养等体现各自专业特性的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教学。

四、明确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设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提升》三门课程,共40学时,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体教学要求,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五、统一课程安排及教学要求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开设在第一学期,14学时,教学要求见附件1,教学任务由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各学院共同承担。《就业指导》开设在第四学期,16学时,教学要求见附件2,教学任务由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各学院共同承担。《职业素养提升》开设在第五(六)学期(由各学院自行制定),10学时,各学院可参考附件3,并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及实际具体制定课程标准,教学任务由各学院自行承担。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人事处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选派任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保证师资轮训频率达到省厅要求,并在职称评定、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招生就业办公室要在职业指导教研室基础上,选配富有职业指导经验和能力的专任教师、管理人员,选聘人力资源等专业技术领域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各学院要选配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选聘本专业领域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长的实践工作经历,掌握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的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本学院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在每学期课程开始前将学院推荐师资(见附件4)报送招生生就业办公室审定,合格后由学校统一发放聘任证书,持证上岗。

七、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管理,是确保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招生就业办公室要负责课程教学的总体管理工作,协调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和各学院共同做好课程的日常检查及考核反馈工作。各学院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纳入学院整体教学管理,规范各教学环节,并在每学期课程开始前将各专业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和实施办法填写备案表(见附件5)后报送招生就业办公室,课程组织实施情况纳入学院就业工作考核。

  

附件: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学要求

2.《就业指导》教学要求

3.《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要求

4.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推荐表

5.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备案表


附件1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学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一)专业认知

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形成专业概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1.专业概况及主要学习内容;

2.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

3.专业对应岗位群及发展趋势;

4.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及优秀毕业生事例介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与实地参观等。

授课学时:4学时

(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要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明确我国职业生涯分期模式,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4.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5.我国职业生涯分期模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

授课学时:2学时

(三)自我探索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2.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3.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授课学时:4学时

(四)职业及环境探索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

2.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

4.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5.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6.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7.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8.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9.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分组调查、小组讨论与完成作业。

授课学时:2学时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流程,思考并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引导学生整合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更进一步的职业探索。

教学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3.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

授课学时:2学时

三、学时安排

安排学期

教学内容

安排学时

教学部门

第一学期

专业认知

4

各学院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2

招生就业

办公室

自我探索

4

职业及环境探索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程

2

合计

14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招生就业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采用考查方式,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由课堂课程考核和平时综合表现考核两部分组成,分别占70%和30%。


附件2

《就业指导》教学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就业指导》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对学生进行求职过程的指导,又关注学生就业后的持续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掌握求职过程的各阶段及注意事项;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掌握就业过程及相关手续办理的程序;了解创业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一)准备求职材料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4.简历和求职信制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安排学时:2学时

(二)面试过程及指导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面试的基本形式和过程,掌握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面试基本类型与过程;

2.面试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技巧;

3.求职礼仪;

4.面试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

安排学时:4学时

(三)就业程序及人事代理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就业程序及相关手续办理步骤,了解人事代理的注意事项,明确毕业后遗留问题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报到证及报到证的作用;

2.就业派遣说明;

3.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

4.调整改派流程;

5.报到证补办流程;

6.户口、档案、党团组织关系的转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问题解答。

安排学时:2学时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安排学时:2学时

(五)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

教学目标:介绍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顶岗实习与就业;

2.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3.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4.职场人的自我管理;

5.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人物访谈。

安排学时:2学时

(六)大学生创业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创业计划大赛。

安排学时:4学时

三、学时安排

安排学期

教学内容

安排学时

教学部门

第四学期

准备求职材料

2

招生就业

办公室

面试过程及指导

4

就业程序及人事代理

2

就业权益保护

2

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

2

各学院

大学生创业概述

4

合计

16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招生就业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采用考查方式,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由课堂课程考核和平时综合表现考核两部分组成,分别占70%和30%。

  


附件3

《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职业素养提升》作为公共必修课,采用实践教学,突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阐述职业素养的内涵,启发学生明确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纠正当前大部分学生过于看重表面的人际关系和求职技巧,而忽略求职就业基础要素和基本职业精神的现象,激励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实践途径帮助自己逐步提升职业素养,并最终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要注意及早唤醒自己的职业意识,加强自己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寻求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良好开端。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了解职业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提高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职业礼仪和团队合作等技能。

二、主要内容

(一)职业素养内涵与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明确职业素养对一个人求职就业和生涯发展的重压意义;启发学生及早唤醒自己的职业意识。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的构成;

3.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4.职业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人物访谈。

安排学时:2学时

(二)职业素养提升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了解职业素养提升的三大模块;掌握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训练方法。

教学内容:

1.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

2.职业素养提升的三大模块----自我突破、人际影响、高效团队;

3.自我管理、时间管理;

4.有效沟通、职业礼仪;

5.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训练、职场模拟、角色扮演。

安排学时:6学时

(三)模拟面试

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训练,帮助学生抓住制约他们自身发展瓶颈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

1.模拟面试

教学方法:模拟面试

安排学时:2学时

三、学时安排

安排学期

教学内容

安排学时

教学部门

第五或

六学期

职业素养内涵及意义

2

各学院

职业素养提升

6

模拟面试

2

合计

10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由各学院组织实施。考核方式可根据相应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制定。在考核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基本知识考核相结合,在过程性考核中可以增加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考评制度,重点测评学生“应知”和“应会”的能力达到的程度,帮助学生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训练。
附件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推荐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工作

简历

  

推荐

学院

意见

  

学校

审定

意见

  


附件5

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备案表

学院

  

学期

  

专业

  

课程名称

  

学时

  

课程标准:

校学文〔201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