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泛指用人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为加强我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根据《365游戏平台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加快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步伐
1、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行学校统管、系(部)组织实施的两级管理模式。
2、学校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宏观指导,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监督保障和评估体系,提供物质与资金保障。具体执行机构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
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由校内外专家及教师组成,定期研究专业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咨询意见,并为本专业与企业在教学、科研、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支持。所有委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检查一个校外基地,参加一次毕业论文答辩或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3、各系(部)要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系(部)本专业的产学研工作。包括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有关的知识结构标准(包括能力、技能、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及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与咨询。
4、各工作机构要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整改,逐步使我校产学研结合教育驶入规范、有序、高效的快车道。
二、深入社会,加强调研,制(修)订适应社会及岗位群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能够有效开展,就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满足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1、加强社会调研。学校各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深入企业了解职业和岗位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获取设置(调整)专业、修订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培养模式,精心设计各专业教学计划。
2、利用社会力量。积极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参与到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可以邀请相关领导、专家,组织高等职业教育论坛,探讨搞好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并为我校发展获取智力支持,原则上每年举办两次。
3、注重实践环节。要树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对应于教学模块,必须打破各个实践环节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等三部分统筹规划,精心构建,形成我校完整、高效、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课时40%以上。
4、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经过充分讨论、精心论证,以是否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为标准,使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
三、注重实践,加大投入,建立满足我校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可以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方便,也可以为学生顶岗参与实际工作或管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能更快的掌握实践技能,更好的培养职业能力创造条件。
1、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各个专业都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校外实习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一批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中小学校——以下同)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与这些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岗位,让学生顶岗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企业,获得相关工作的锻炼和体验,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一定的任务。师范专业一般由学校统一联系,统一建立,统一管理,统一使用;非师范专业一般由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和优势,独立建立,统一管理,根据需要由学校统一使用。实习实训基地不一定很多,但必须能够适合并满足学生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的需要。
2、建立合作双赢的工作机制。适当条件下,各系可以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根据社会、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某些具体需要,对其人员积极进行专项知识或技术培训,为企业发展服务。
3、注重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要积极规划,加快建设,尽快建立具备实验、实习、咨询、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场所,使其逐步成为我校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实践基地。
四、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建立一支适应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能够深入开展的前提和关键,又是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的必然结果。教师队伍能否适应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的要求,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资历因素,即每个教师的实际工作年限和教师平均工作年限。每个教师必须具备不少于一年的实践工作年限,教师的平均工作年限不少于5年。(2)结构因素,即“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少于80%。(3)实践因素,即具有工程系列职称的教师人数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少于20%。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要在学校统筹规划与安排之下,积极联系生产单位(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社会各种培训机构,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工作岗位、培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提高,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逐步形成教师定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制。
2、鼓励教师去企业实习和挂职。新分配来的教师要根据情况,到企业锻炼一年。一般专业教师每学期下企业不少于2周。积极利用周末、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参与生产活动。每个假期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撰写提交一篇科研论文。
3、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每年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逐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开展技术服务。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各系部可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开展针对企业实际的技术开发,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企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5、组织各种技能比赛活动。各专业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发明和制作活动,系提供部分资金,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积极参加国家、省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发明竞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个性,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产学研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6、注重技能考核。学校经常举办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比赛和测试。教师在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业绩及各种技能测试成绩作为其技术业绩的一部分,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五、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探索一条适应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
1、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要根据职业和岗位发展需求及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合理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的改革。通过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双方共同参与,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教育与就业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将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积极联系社会用人单位,根据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特定需求,制定相应培养方案,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一体化。
3、要改变过去单纯地让学生毕业前参加一次校外实习的做法,尽可能每学期都能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活动,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和学生技能培养效果。
4、改革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以适应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育要求
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学生学业考核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传统的专业评价仅靠单一的考试来实现,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能力不是凭分数就能完全反映出来的。要积极研究,加强改革,努力做到:
(1)改革考试方式。专业课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开卷、口试、独立完成大作业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成绩评价方法,实践教学尽可能按照验收标准,按实验报告,动手操作等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成果进行鉴定和审核,同时通过答辩来评定成绩。
(2)建立各课程的试题库,逐步实行教考分离。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考试,获取对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学校要将教育教学工作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接轨。师范专业毕业生毕业时要同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条件的高职专业毕业生要取得一项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计划地实行“双证书”制度。
(4)学生在校外合作基地的实训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实训的考核要坚持“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
(5)对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作品比赛,以及社会上各种认可的考级考证取得良好成绩者,将按有关规定计算相应的课程或技能成绩。
六、明确标准,分类指导,强化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职业技能训练
学校各类专业,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详细完善的学生实践技能实施方案,明确标准,强化措施,保证落实。
师范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认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基本内容应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各种实验、说课、教学工作(含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与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班主任工作等六个方面。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教育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育学、教学论教师的事情,应寓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于课堂教学之中,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到各教学环节。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加强实训工作指导,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扶持学生与专业对口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参加社会生产实践,鼓励学生在学习的中后期实习过程中参加一定的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商贸实务,以提高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七、广开渠道,多层次办学,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双赢目标
适当条件下,各系(部)可以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根据社会、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的某些具体需要,对其人员积极进行专项知识或技术培训,为企业发展服务。
师范专业,要针对焦作地区中小学师资状况及新课改实施情况,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开展新课程培训、计算机技术培训、校长培训等,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
八、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研究
以师范专业为例,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宗旨是和中小学及教育科研部门一起,研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知识、方法、手段,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为中小学服务,协助中小学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知识、方法、手段问题,增强基础教育的培养能力。通过加强与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我校教师将获得基础教育的发展信息,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更好地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我们的研究应该在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结合、教学见习与基础教育现状的结合、教学实习与教师素质培养的结合三方面深入开展;还要研究基础教育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情况、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相关问题、基础教育改革等有关问题。
(校政文〔2006〕172号)